高中语文老师竟因这事儿焦虑失眠?学生写作素材问题咋解?
我与孙超相识已有十年光景,他任职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教授语文课程。曾连续三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近期偶遇他时,发现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活力大增。交谈中得知,他在教学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并且与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不期而遇。
怎么解决学生写作没素材?
孙超所教的班级里,学生们普遍很聪明,但在写作文时却喜欢用那些陈旧的素材,不是写“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就是描述“居里夫人研究镭”的经历。上学期期末联考时,他们班的作文平均分比隔壁班少了5分,这让孙超焦虑得几个晚上都没能好好入睡。“现在的高中生并非文笔不足,而是缺乏对生活和社会的洞察力。”他向我抱怨道,“每天让他们背诵名人名言,最终却发现他们的写作还是缺乏灵气。”
今年三月,全国教育界热议新高考改革,着重提出“学科与时代相融合”。孙超灵机一动,想起校门口的社区报,每期都有“市民议事厅”这一栏目,里面都是邻里街坊提出的真知灼见。于是,他决定试一试,将学生们分组,每周选取一篇社区建议进行分析,无论是老大爷提出的“小区增设电梯”,还是宝妈们谈论的“校门口交通疏导”,都变成了他们写作的素材。他感慨道,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一边比划着一边说,上回有个学生写的《社区一角的温度》一文中,引用了那位保洁阿姨提出的“增设分类垃圾桶奖励机制”的实际例子,结果阅卷老师直接给了58分的高分!
跨校交流能学到啥?
仅在学校内部进行探索是不够的。在今年的四月初,常州高级中学与渭南高级中学共同举办了一次跨越省份的教学研究活动,孙超作为代表前往渭南进行交流。他观察到,渭南的教师们特别擅长运用“热点事件教学法”。举例来说,在讲解议论文的结构时,渭南的教师们选取了“消费者揭露某知名零食品牌鸭爪出现霉变”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模仿质检部门撰写调查报告,并让他们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撰写回应声明。孙超说道,当时那件事情给我的感受非常深刻,我们常常认为那些热门新闻只是“闲事”,但别人却早已将其转化为了生动的教学素材。
孙超从渭南回来后,迅速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在上一周的班会课上,他播放了一段关于“食客在电影院观看《凡人修仙传》时,因屏幕强光刺眼导致近视”的本地短视频。随后,他让学生们分组就“公共空间光源管理”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在讨论变得热烈之际,平日里对作文感到畏惧的小李突然开口:“我爷爷患有严重的近视,前些日子在超市里看不清货架上的标签,差点儿跌倒。若是超市能像电影院调整屏幕亮度那样……”他话音未落,忽然停下,从口袋里掏出草稿本,写下一句:“技术柔光应当不仅照亮屏幕,更要照亮那些微不足道的角落。”孙超立刻对他表示了赞赏,而这番话后来竟成了小李作文中的亮点。
孙超现在,书桌上总是堆满了剪报,每份报纸的标题都被他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红色圈出的是政治新闻,蓝色标记的是民生话题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孙超,绿色则指向文化热点。上个月,全市举行的教学比武中,他抽到的题目是围绕“汇聚人民智慧”撰写一篇教学案例的议论文。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只是复述理论,而是直接播放了学生采访社区主任的视频。镜头中,旁边的学霸埋头记笔记,顽皮的男生手持手机拍摄着与老爷爷闲聊的场景,窗外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洒落,恰好照亮了写着“务实”二字的教案标题。在课后点评时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孙超,评委半开玩笑地评价道:“孙老师,您班上的学生,调研能力比那些政协的提案人还要强!”
在最近的摸底考试中,孙超所负责的班级,学生的作文成绩普遍提升了3.5分。具体来说,作文中引用热点现象和民生动态的内容,字数从原先的不足80字增加到了260字。在家长会上,一位妈妈表示:“以前孩子们回家后只顾着做题,现在却天天追问我:‘爸爸,你昨天在单位提出的那个关于厂区绿化的建议,有没有被采纳?’”孙超坐在一旁,静静地聆听,随后轻手轻脚地打开手机备忘录,将计划内容向下滑动,新增了一条——“下周计划带学生们前往市规划展览馆,一睹‘汇聚人民智慧’的城市蓝图是如何精心绘制而成的。”
若你也认为教学需要新的灵感,或者想了解孙超的“热点素材库”是如何构建的,请记得点赞并关注。我打算明天查阅他的剪报资料,整理一份适合高中生使用的实用素材清单。在评论区留言“666”的朋友们,开学前我会把这份清单发送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