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育人故事全国第二片区展示活动(浙江站)启幕!教育家精神究竟藏在哪?

正文.jpg

7月2日上午,一场洋溢着教育热忱的“分享我的教育心得”全国第二片区交流活动(浙江分站)拉开序幕,这一举措促使了关于教育家精神的热烈讨论。人们不禁陷入沉思,这种教育家精神究竟根植于何处?

活动盛大启幕

7月2日上午,教育部主办了“教育家精神万里行”系列活动,标志着该活动的正式开启。与此同时,作为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全国第二片区展示活动(浙江站)也在同一天同步启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司长俞伟跃莅临现场,并进行了讲话。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导了此次教育活动,浙江省教育厅承担了具体实施任务,浙江音乐学院给予了协助,活动吸引了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七个省份的21名教师参与,其核心议题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浙江教师风采

傅春玲来自浙江大学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徐迅任教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潘秋芳则是丽水中学的教师,他们三位是浙江省的教师代表。在这些人中,徐迅老师专攻烹饪专业,他的教学生涯已有36年,期间成绩斐然。他不仅负责向学生传授杭州的饮食文化,还纠正了关于“美食荒漠”的误解,并且个人出资设立了助学金,帮助中西部的学生。徐迅老师提出,教育家的职责不仅限于教授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倾注心血,关照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别样育人方式

许多教育工作者偏好运用传统的教育策略。以上海交通大学的杨志彪为例,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他向学生寄发了400多封信,累计字数超过70万字。通过这种方式,他与学生建立了类似面对面交流的紧密联系,并一同深入探索了世界。丽水中学的潘秋芳累积了百万字的详实工作笔记,制作了超过4000张鼓舞人心的励志便签,还精心准备了650多块充满温馨的小黑板。她凭借这种坚定的教育信念,坚守教师岗位长达27年。同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在渭南高级中学,众多教师同样秉持着类似的严谨育人观念,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默默耕耘。

创新教育实践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的金沙小学教师马超群,利用二手相机,为学生打开了一道通往摄影艺术的大门;同时,他自学了摄影技术,并指导学生围绕家国情怀等主题创作微电影。而在浙江省常州市武进区的星河实验小学,教师庄惠芬精心设计了120多种数学游戏和教具,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了数学学习中的难题。渭南高级中学积极推动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并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师者深情坚守

傅春玲在“浙大钉”上解答疑问并进行交流的记录已超过一万六千条,无论昼夜或是周末假期,她的答疑从未停止。河南省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潘家贺老师专门为视障儿童创建了苔花合唱团,让他们体验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渭南高级中学的教师们也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持续不懈地表达着对学生的关爱与承担起的责任。

活动意义深远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作为关键环节,其目的是打造一个传播教育家精神的“补给站”和促进省市教育合作的“桥梁”。在此活动中,21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案例生动地呈现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和智慧。展望未来,部分教师有望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分享他们的教育经验。

在教育界,有关哪种教育模式最能促进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这一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们衷心邀请您分享您的看法,并通过发表评论、给予点赞以及进行分享,共同深入交流这一热点话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