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的 7s 管理究竟是什么?
在职高教育体系中,7S管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结合职高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特点,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7S管理源于日本的5S管理,后增加了安全(Safety)与节约(Save),形成了当今的7S管理模式,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这七个方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整理是7S管理的第一步,它要求在职高的教学与生活环境中,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将不需要的物品清除出去。在教室、实训车间等场所,常常会堆积着大量的杂物,如过期的资料、损坏的工具等。这些物品不仅占用空间,还会影响教学和实训的效率。通过整理,能够让教学和实训环境更加简洁有序,让师生能够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物品。例如,在实训车间,将不再使用的废旧零件清理掉,把常用的工具分类摆放,既方便了师生取用,又减少了空间的浪费。
整顿则是在整理的基础上,对留下来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这就需要确定物品的放置位置、放置方法和标识。在职业高中的教室和实训场所,每一件物品都应该有其固定的位置,并且要有明确的标识。比如,在图书馆,书籍按照类别和编号整齐排列,读者可以根据标识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在实训车间,工具按照用途和规格分类存放,并且在存放位置标注清楚,这样师生在使用时就能一目了然,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清扫是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清扫,保持环境的整洁。在职高的校园里,无论是教室、宿舍还是实训车间,都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扫。清扫不仅仅是表面的清洁,还包括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例如,在实训车间,对机床等设备进行清扫时,要清除设备表面的灰尘和油污,同时还要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通过清扫,可以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提高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清洁是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检查机制,确保7S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在职高学校,可以制定7S管理的考核标准,定期对各个班级和部门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表现优秀的班级和部门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于不达标的则进行督促和整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7S管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素养是7S管理的核心,它要求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守7S管理的规定。在职高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7S管理的实施,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遵守规章制度、注重细节、团队合作等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将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养成了及时整理工具、保持工作区域整洁的习惯,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安全是7S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职高的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涉及到各种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和实训活动的安全进行。例如,在实训车间,要为师生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设置明显的安全示标识等。
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7S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职高学校,要培养师生的节约意识,倡导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合理利用教材、工具和设备等资源,避免浪费。例如,在实训中,对原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切割和使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教室和宿舍,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好习惯,节约水电资源。
职高的7S管理涵盖了学校教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通过实施7S管理,能够提高职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使职高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