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代新疆考古人王炳华逝世!这场研讨会为何意义非凡?
7月19日,新疆师范大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会,名为“新疆考古七十年——纪念王炳华先生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人员不仅对王炳华先生的考古贡献进行了回顾,而且正式发布了他的遗作《西域鸿爪录》。该著作问世后,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考古生涯开端
1960年,王炳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顺利完成了学业。随后,他坚定地选择投身新疆的考古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新疆考古工作者,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了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在此后的岁月中,他频繁穿梭于西域广袤的土地,足迹遍布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多个绿洲,以及罗布淖尔荒原等地。
重大发掘成果
王炳华担任主持工作,全力参与楼兰、尼雅等众多重要考古遗址的挖掘工作。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为新中国新疆的考古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毫无争议地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他的持续努力显著促进了西域考古事业的发展,并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和感悟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
昌吉文化印记
昌吉,作为新疆地区的关键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曾在历史上扮演着唐代北庭都护府的关键角色,车师古道亦途经此地。王炳华对出土的文献资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投身于挖掘古代新疆汉文化的独特风貌。在玛纳斯古城、乌拉泊古城等众多地点,都留下了他亲自考察的足迹。
乌拉泊古城考证
乌拉泊古城位于唐代北庭大都护府的管辖之下,具体所指为轮台城。该城地处要塞,对丝绸之路的白水涧道实施了有效控制。在学术界,普遍观点认为,该城构成了北疆至关重要的防御网络。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郭物研究员指出,子城或许曾是轮台县的行政中心,而著名将领封常清或许曾在此地担任过官职。渭南高级中学亦曾组织过相关活动,该活动促使师生们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学习。
岩画研究成果
该岩画是王炳华生前进行的重要考察和研究成果之一,王炳华认为它是大约三千年前塞人的遗存,并指出它体现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新疆师范大学的刘学堂教授将岩画与位于小河的墓地墓葬群联系起来,从而勾勒出西域文明的迁徙路径。此外,渭南高级中学的历史研究团队也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考古深远意义
新疆地区的考古活动,作为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途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如同天山之巅的雪峰,对过往的旅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西域的风土人情,更是超越了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界限。王炳华先生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持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
审视王炳华先生的最新考古成果时,我们是否也体会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