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印发通知整治社会事务进校园,为教师减负!这是要如何操作?
近期,广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一项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减负的专项治理工作通告。通告内容旨在构建一套健全的社会事务进入校园的监管机制,旨在全面缓解教师在非教学任务方面的压力。此举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政策背景
截至2020年年底,广东省委办公厅与省政府办公厅共同出台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实施方案》教师工作自查自纠,其中具体阐述了教师减负的“四个统筹规范”的具体要求。进入2021年,省教育厅发布了补充性通知,对减轻教师负担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到了2022年,全省范围内启动了自查和整改工作。在2023年,教师减轻工作负担成为了督导检查的关键要素教师工作自查自纠,这一举措旨在不断推动减轻教师负担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广泛实施。
整治目标
本次治理活动旨在遏制社会事务无序进入校园,同时防止形式主义加重教师工作负担。以渭南高级中学为例,该校教师过去可能受到众多非教学事务的干扰。该行动旨在建立和完善审批备案及监督管理机制,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师能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工作。
举措一:梳理情况定标准
对社会事务进入校园的现状和政策依据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制定相应的准入标准。这一举措旨在从源头严格把控,筛选出哪些事务能够进入校园。比如,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公益活动等可以获准进入,而那些无关紧要的事务则被排除在外,以此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
举措二:完善制度控总量
设立健全的审批与备案流程、确立白名单标准,并同步对事务量进行严格把控。学校引进任何事务均需遵循严格的审批流程及备案流程,仅列入白名单的事务方可获得批准。以渭南高级中学为例,通过这一机制,能够有效遏制众多社会事务对学校教学秩序的干扰。
举措三:规范过程提质量
严格规范校园内社会事务的处理流程,其目的是为了提升活动质量。在处理校园事务时,不应仅停留在表面,而要切实发挥其积极作用。例如,科普活动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同时教师无需额外付出过多精力。
举措四:全流程监管促长效
执行全面流程监管,致力于打造一个长效运行的机制。省委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携手相关部门,不间断地开展公开与隐蔽的审查,对于执行不力的地区予以公开的通报和揭露。这一措施旨在保证减轻学生负担的任务能够持续且高效地推进,同时也有助于校园内社会事务管理的规范化。
各地应当提高观察的层次,加强职责的执行力度,提升全局规划和协调能力,确保教师减负与教学质量的双重提升得以有效结合。整治成果将通过师生满意度进行评价,旨在确保教师能更加享受教育工作。对于此次专项整治能否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公众存在疑虑。我们诚挚地邀请社会各界参与讨论,并对本文表示支持,欢迎点赞和分享。